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展示利用

大运河新使命:沿线城市竞相借河发展,专家建言要避免同质化(下)

来源:澎湃新闻网
 

在徐伟看来,重点项目重点突破是济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要抓手。

作为济宁核心区的任城区,近年来一直把增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重大机遇。

其中,“运河记忆”文化街属于济宁市一级星标项目,该项目以“运河记忆”为主线,以沿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融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时尚休闲、文博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为济宁打响“运河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据济宁媒体报道,济州港在2021年9月开港,为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创造新契机,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去年9月开港通航的济州港,使任城区内河航运迈上了新台阶。任城区委书记于胜涛表示,济州港的开通运营,是贯彻落实“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运河文化”的具体实践,是重塑运河经济功能、发挥水运优势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运河航线物流大通道、主动脉,形成联通南北的通衢,充分释放任城发展潜力具有重大作用。江苏:经济发达地区也要开发大运河

大运河离开济宁后,流入江苏徐州。

作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大运河江苏段蜿蜒690公里,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8个设区市,这些城市中不乏江苏的经济中心、创新前沿、文化重镇。

据新华社日报报道,在过去的5年里,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造访这些运河城市不下十余次,最为关注的便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他提出“要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就是江苏”。

为了更好地留住运河记忆,江苏尝试将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变为“文化空间”。

2022年新年伊始,素有“运河之都”之称的淮安举行“新年第一会”。1月6日,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开工,中国水工科技馆、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核心区、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湖道路盱眙段道路贯通工程等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超150亿元,涵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表示,淮安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国家规划纲要十余次提及淮安,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规划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就是要系统全面、区域联动、集中力量做好这份“国考”答卷。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聚力打造人文画廊、生态画廊、富民画廊、宜居画廊”。从淮安向南不远,是大运河畔另一座异常繁华的历史名城扬州。据现代快报报道,在这座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去年6月正式开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大运河全流域、全历史周期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闪亮名片。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后,进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南。

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最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据现代快报报道,2021年,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包括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其中,枫桥风景名胜区因唐诗《枫桥夜泊》而闻名中外,“活态传承”是这里最显著的特色,枫桥诗会、诗歌进校园、积极打造船舫民宿、夜间沉浸式演出等,实现“千年一夜”的文化穿越。

苏州枫桥夜泊景区。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都是典型的“江南水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无锡将清名桥、南长街、南禅寺、小娄巷、崇安寺、接官亭弄、黄埠墩、北尖公园等割裂分散的景区街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常州则是依托青果巷独特的人文资源,陆续开放了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周有光故居、常州盟史馆、唐荆川纪念馆,形成了常州文化博物馆群落。

浙江:杭州打造“世界级体验式博物馆”

杭州既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终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去年年底,杭州大运河项目迎来新进展。据《钱江晚报》报道,2021年12月30日,如水墨一笔悬浮于运河之上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项目二期工程顺利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二期正式开工建设。

杭州规划在大运河和钱塘江的江河交汇处,建设一个充满世界多彩文化娱乐、城市旅游的体验区。根据该报道,整个项目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标志性工程,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并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定位为创新型、体验型、文旅融合的文化综合体,目标打造为世界级展现大运河文化内涵的体验式博物馆和文旅目的地。专家:因地制宜寻求亮点,避免“同质化”

从上述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计划中不难看出,不少城市打出相似的“生态牌”、“文旅牌”,仅开发仿古街道就不占少数。那么,在保护和开发利用大运河资源的过程中,如何“脱颖而出”,真正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月24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首任馆长郑晶告诉澎湃新闻,在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中,首先是要平衡好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市场开发之间的关系,在功能重构的基础上,赋予运河本身文化遗产当下的现实意义,并且要让大运河继续成为沿线居民的品质生活空间。而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公助民建等新方式方法也不可或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则更是进一步讲好运河故事、做好“古为今用”的关键所在。

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郑晶建议,大运河沿线城市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城市文化特色与特点,之后与大运河沿线不同的区域文化进行结合,因地制宜寻求各自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新的亮点与代表性名片,进而避免“同质化”现象。在目前大运河遗产保护案例中,有国家公园结合博物馆的,有定期在运河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有围绕运河故道建设遗址公园的,也有建设百里画廊的。郑晶指出:“通常来说,越是走近民众生活或走进民众生活,就越有利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千百年来,大运河生生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如今,大运可又成为沿线城市复兴历史荣耀的重要支撑之一。如何在保护好祖先遗产的同时,充分用好大运河的价值和资源,正考验着沿线一座座满怀梦想的城市。


Copyright ©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42802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