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信息 >> 世界运河
发布时间:
24
2008-01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来源:大运河申遗
 

    美洲中部有一块狭窄的地段,犹如西半球的蜂腰,这就是巴拿马地峡,它西濒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连接着南、北美大陆,其间有一条大运河,这就是由地峡的名称而得名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共和国由于巴拿马运河而驰名于世界,被誉为“世界的桥梁之国”。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上交通运输,同时,它在习惯上又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巴拿马地峡狭窄而弯曲,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它们的末端错开着形成一个缺口,宽度67公里,占据其间的是坡度陡峻的圆丘,最高点海拔不过87米。地峡的东西两岸,景色显然有别。面向加勒比海的东岸,雨量充沛,满布着葱郁的热带雨林;面向太平洋的西岸,则雨量显著减少,出现的是半落叶森林,有的地方甚至代之以热带稀树草原。

  公元16世纪前,印第安人早已在巴拿马地峡地区居住,这里的经济、文化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当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巴斯蒂斯根据哥伦布制定的路线从加的斯港出发第一次到达巴拿马地峡,由此,欧洲人才第一次“发现”这个地峡的存在。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也曾率员在巴拿马地峡作了一次考察,他们攀爬了巴拿马的丛山,穿越了原始森林,登上了险峻的山坡,于1513年9月25日来到一座光秃秃的山脚下,当同行者以为无路可走时,巴尔博亚已带着他的爱犬沿着陡峻的山坡奋力攀登到了山顶,这时在他眼前展现出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海洋,这就是太平洋。巴尔博亚终于从大西洋岸穿越了巴拿马地峡来到了太平洋岸,巴尔博亚还被人称为太平洋的发现者。现在巴拿马运河东岸的巴尔博亚城就是以那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

  巴拿马这个词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蝴蝶之国”。16世纪初,哥伦布在巴拿马沿海登陆以后,发现这里到处是成群飞舞的彩色蝴蝶,于是,他就使用了当地印第安人的语言,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

  殖民主义者由于对黄金的贪婪,从巴斯蒂斯第一个到达巴拿马地峡以后,许多冒险家接踵而来,他们所到之处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浩劫,大批印第安人被杀或当牲口一样赤身裸体地被牵到市场上出售,大量财富被抢掠。殖民主义的“文明”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和毁灭,同时,也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长达3个多世纪,直到1821年11月28日巴拿马从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并加入了博利瓦尔在1819年建立的大哥伦比亚。

  由于地峡处于两洋的战略地位,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经下令研究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可能性。菲利普二世时也曾派遣技师调查过巴拿马地峡北部的尼加拉瓜,想在那里修一条联系两大洋的运河,不过后来这个国王轻信了僧侣的话,以为开运河是“违反神的意志”,于是修建运河的倡议便成为泡影。1814年,西班牙又提出了利用查格雷斯河,来沟通两洋交通的考虑,但并没有付诸实施。查格雷斯河发源于布鲁斯特山,上游自东北至西南流向,中游开始急转向西北呈钝三角形直泻加勒比海。长期以来,人们是利用老驴将货物从太平洋沿岸经旱路运到查格雷斯河,然后载上小船顺流而下,直奔大西洋出口。直到1855年1月28日从巴拿马城到科隆城的铁路正式通车后,这种状况才宣告结束。

  但是,铁路的修建,并不能解决沟通两大洋的航路的问题,因此,在修建铁路的同时,美、英、法等国都争相为取得建造一条人工运河,进而达到控制巴拿马航路的目的而展开激烈的争斗。直到1879年法国“全球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才从当时统辖巴拿马的大哥伦比亚联邦那里取得了运河开凿权,并于1880年1月1日正式着手开凿。运河工程由曾经负责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菲迪南德·勒赛普主持,他以第一个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骄傲姿态部署了巴拿马运河工程计划。但是,由于巴拿马海峡自然条件与苏伊士地峡不同,这里是个潮湿而又多山的地带,最低处海拔近100米,而勒赛普却未能因地制宜,还想和苏伊士运河一样,修建与两大洋洋面一致的海平面运河,想使运河的水自然地从一个大洋流往另一个大洋,所以,开凿工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加上暴雨成灾,不断山崩,以及霍乱和黄热病的蔓延,使大批开河劳工死亡,还有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等等,结果,花了10年时间,耗资26200万美元,只挖了计划的1/4的长度,就被迫宣布破产。

  与此同时,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已发现金矿,大批美国人从东部被吸引到西部,掀起了开采黄金的热潮。由于美国西部落基山的险恶地理条件和纵横的河流的阻挡,从东部前往西海岸的人们往往经由海路转道巴拿马地峡,再经海峡路到达假想的黄金国——加利福尼亚,因此,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沟通两大洋的航路的要求更加迫切了。1902年,美国以4000万美元购买了法国公司的全部财产。同时,美国利用英国在南非发动战争失利的时机,在1901年与英国签定条约,迫使英国同意废除原在1850年美英双方承诺的关于不得在运河区拥有所有权和建筑要塞的有关条约,由美国政府单独开凿和控制这个运河。

  美国排除了英、法势力后,在1902年便向哥伦比亚政府提出开凿运河和永久租借运河两岸各3英里(约5公里)土地的要求,由于哥伦比亚国内人民的反对,议会拒绝了美国的要求,这大大触怒了美国政府。1903年,美国直接参与和策动了一场所谓“革命”,使巴拿马在1903年11月3日脱离哥伦比亚宣布独立。接着,美国就强迫巴拿马签订了条约,这就是巴拿马人民几十年来进行英勇斗争为之废除的不平等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条约规定,美国有永久占领、使用、控制巴拿马运河区的权利;美国像主权所有者那样在运河区拥有一切权利、权力和权威,而美国为此仅仅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款25万美元。

  1904年美国继续开始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工程,他们接受法国公司失败的教训,决定修建水闸式运河。那时巴拿马全国只有30万人口,巴拿马城只有2万多人,不可能提供大量劳动力,结果除从当地及西印度群岛雇用工人外,还从非洲购买黑人,从南欧和东南亚、中国雇来数万劳工。据统计,从1880年开工到1914年8月15日完工,共挖土方2亿1千万立方米,整个工程期间死去70000多人,每米差不多就夺去了一条生命,如加上筑铁路中死去的两万多人,在这两项工程中共死去了10多万劳工,因此,人们称这条运河两岸为“死亡的河岸”。

  巴拿马运河从1904年开工,到1914年8月15日完工,历时10年,耗资38700万美元。完工这一天,万吨蒸汽货轮“埃朗贡”号首次通过运河。不过,直到1920年7月美国才宣布运河供国际使用。

  巴拿马运河沿线山地起伏,沟谷纵横,丛林密布,气候湿热。当时疫病猖獗,开凿运河工程艰巨,劳动条件十分恶劣。比如,现在巴拿马运河中的一段——盖拉特航道,就是在海拔201.8米的戈尔德山和海拔125米的康特拉克特斯山之间的盖拉特沟,硬是开出一段宽91.4米、长近14.5公里的河床。巴拿马运河确是历史的见证,它记载了巴拿马人民和来自非洲、中国、东南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民的苦难和辛酸,记载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

Copyright ©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42802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