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些得出的研究和信息都是全新的,有助于我们理解尼加拉瓜被西班牙侵略前的古老文化和经济状况。”尼加拉瓜著名的考古和历史学家帕特里克·维尔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他领衔,在尼加拉瓜西部、太平洋沿岸布里托地区展开的考古项目采集到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制盐工具、至今无法复制的彩陶片以及雕花碗等。
不仅帕特里克·维尔纳,所有尼加拉瓜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以及关注中美洲历史的外国学者,目前都聚焦于全长270多公里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环评结束后,尼加拉瓜运河项目施工前考古工作已经于2015年底启动。第一个施工前考古项目——布里托地区考古项目,正位于即将建设运河西部港口的区域。
大约5个世纪前,欧洲殖民者毁灭了中美洲文明。而对于帕特里克·维尔纳来说,这个由中国企业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HKND)实施的超级工程“开辟了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如果没有运河,这段历史仍然下落不明。这种努力必须被所有考虑运河价值的人认识到。”他说。
布里托考古挖掘现场
玛雅南部边缘的考古发现
哥伦布在1502年抵达尼加拉瓜东海岸,那是他美洲发现之旅的最后一次航程。20年后西班牙人入侵,尼加拉瓜沦为殖民地。而美洲印第安文化受到欧洲文化影响前的历史,即被称为“前哥伦布时期”。
在目前已移交给尼加拉瓜政府的文物中,超过1.4万件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其中绝大多数是陶器碎片或黑曜石等其他材料制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对于整个美洲而言,这是一个未知远多于已知的时代。
众所周知,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有三大文明,即源于墨西哥西北部的阿兹台克,覆盖墨西哥东南部及中美洲的玛雅以及南美的印加。
通常,人们都认为玛雅文明的主要范围南抵尼加拉瓜北边的洪都拉斯。不过目前在尼加拉瓜北部及尼加拉瓜湖中的岛屿上,都发现了带有玛雅特征的金字塔和神庙遗址。
“尼加拉瓜各族群都信奉多神教,与其他中美洲北部的族群之间共享神灵和宗教符号。”帕特里克·维尔纳说,尼加拉瓜人在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发现前确实已经建立了一个功能体系完备的社会。
1522年开始抵抗西班牙入侵时,尼加拉瓜本地印第安人族群约70万人,其中最大的乔罗特加族能够理解生活在墨西哥南部的人们的语言。后来直到1930年,当地人口才恢复到70万人的水平。
西班牙人摧毁了被视为异端的玛雅文明,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死于大屠杀。于是,整个玛雅,也包括阿兹台克、印加的详细历史,仅停留在16世纪初期或西班牙人到来前的几十年。关于古玛雅人的一些关键问题由此成为未解之谜。
比如,玛雅文明转折的关键是9世纪,从当时全球最伟大的城市撤退到了丛林,人口和文化都出现了很大的衰退。但是没人知道导致这个“大毁灭”的具体原因,因为西方人几乎烧毁了玛雅人的所有书籍。
“严重的掠夺行为会摧毁由原有社会所建立起来的物质序列和规律,抹掉这些地区的遗留数据,并且永远地消除了那些可以用来重建古代文明的元素。”帕特里克·维尔纳认为,“如果没有书面记录就很难再现一个古老的语言和社会,目前的唯一途径就是尽量详细、精确地修复遗留物,了解其相互关系,比较其与其他时间、其他地点的遗留物之间的相似性。”
运河西端布里托考古项目中的政府代表、尼加拉瓜国立自治大学教授萨格拉里奥·巴亚达雷斯·纳瓦罗总结说:“布里托地区的初步研究成果为尼加拉瓜考古学提供了新证据。从出土的陶片来看,尼加拉瓜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在公元前500年起已经有人类活动。更为有趣的是,这让我们能够了解过去不同的社会发展动态,从而重现尼加拉瓜的古代历史。”
尼加拉瓜存在制盐中心
布里托地区的考古发现,尼加拉瓜之于玛雅文化可能并不像过去所估计的那样边缘。
比如一种被称为卢纳彩陶的陶器,通常被视为奢侈品:有细腻的乳白色釉,精美的抽象图案以及大地神魔形象。
有笑脸装饰的卢纳彩陶片,可能代表的是中美洲的大地神魔。
卢纳彩陶片(公元1350-1550年)
“最有趣的就是它独有的设计,和之前的陶器风格发展并无太大关联,好像横空出世、无章可循。过去大多数描述卢纳彩陶的记录通常是在陪葬文献中发现。”帕特里克·维尔纳解释,在布里托发现的陶器碎片却并没有作为陪葬品的迹象。
事实上,这次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发现的800多块卢纳彩陶,是尼加拉瓜考古挖掘中发现的最大数量的卢纳彩陶。“这是尼加拉瓜太平洋地区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挖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大海与湖泊之间的关系。”尼加拉瓜陶器考古权威埃德加·埃斯皮诺萨·佩雷斯如此期望。
至今人们还无法恢复制作卢纳彩陶的工艺。像玛雅文明的大多数文化遗存一样,陶器上带有重要文化信息的图案也还是谜团。
卢纳彩陶片
由于HKND集团提供了大量资源,比如机械和后勤供应,帕特里克·维尔纳的团队在一个月内开挖了73个探坑。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4个可能在同一时期使用的火堆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卢纳彩陶也是首次被发现与制盐工具共存。当然,后者对于了解古代玛雅历史更为重要。
盐贸易是玛雅文化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从公元纪年前开始的几个世纪里,玛雅人的的商贸网络直达南美的安第斯地区。尼加拉瓜正是这个以盐、棉花、可可、黑曜石为主的贸易路线的桥头堡。
正如全球很多古代文明所呈现的那样,盐是权力、财富和文化的象征,最有名的玛雅文化遗址都位于大型制盐遗址附近。
这个制盐陶罐是用湿黏土搓成泥条或绳状,渐次盘绕成器物。使用时在火堆中盛放海水烧制盐巴。尼加拉瓜的考古学家认为,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内壁比较平滑,用以防止盐分渗入;外壁较为粗糙,有助于海水蒸发。
首次发现的制盐陶罐
这也是在整个中美洲首次发现这样类型的完整制盐工具。因为制盐者往往会彻底毁坏工具,以防被复制。
“在布里托的遗址被发现之前,尼加拉瓜还没有发现任何同类遗址和陶器,没有对于尼加拉瓜盐生产的分析,也没有任何文献对于早期盐业生产进行过任何讨论。”帕特里克·维尔纳总结,14个遗址竟然都有制盐的痕迹。
大运河工程带来考古机会
由于地处玛雅文化边缘,尼加拉瓜的考古和历史鲜少被关注。已经在尼加拉瓜湖地区进行的大型考古,完全源自凸出地面的神庙。事实上,当地政府和考古学家一直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帮助来重现其古代历史。
尼加拉瓜运河环评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复杂的环评项目。这条联通两大洋的运河也是全球最大的工程项目,长276公里、宽230至520米、深30米,挖掘量可能达到50亿立方米。
2015年11月,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报告通过尼加拉瓜政府审查,这被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称之为“获得最后的许可证”。
根据国际惯例和尼加拉瓜法律,大型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考古。
环评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开展广泛的初步调查,对具有考古价值的地点进行定位和评估。主要由29位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还在最终的环评报告中确定了需要进行一步调查和深入发掘的遗址。这些内容目前已被美联社等媒体广为报道。
如帕特里克·维尔纳一样,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对大运河带来的挖掘机会满心欢喜。
“考古遗址很有意思,从其表面全然观察不到任何征兆。这些遗址的成功挖掘不单靠运气。”埃德加·埃斯皮诺萨·佩雷斯表示。
作为运河施工前考古的合作方,尼加拉瓜全国大学理事会主席特莱马科·塔拉韦拉认为,这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将为我们的国家创造相关资源”。
尼加拉瓜运河项目曾饱受质疑,特别是在迟迟未能开挖河道的情况下,一直有媒体称“工期推迟”。
彭国伟在谈及布里托地区考古项目时也表示,工程按照计划正常进行,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运河的具体设计。如最近对西部运河临时港口的优化改进,可使吞吐量成倍增长,但需要增加投入。
“每个和运河有关的团队都在加班加点。”他说,运河最新的合作方的是英国BMT公司,负责运河与港口运营的规划设计。这家公司也曾为苏伊士运河等多个运河扩建项目服务。
2016年2月底,持续数月的航拍也将结束野外作业、转入图像分析阶段,从而为运河的优化设计提供更多帮助。
彭国伟称,外界对于如何修建一条超级运河还缺乏足够了解。比如对于他们来说,目前更为严峻的挑战是组织物流网络,从而在河道开挖后保障数万人的后勤供应,“工程土建其实已经开始,我们已经修建了道路,也在准备铺设燃料管道。这些没有完成前,不可能匆忙开挖河道。”这个由中国企业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HKND)实施的超级工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徐颖|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