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千古流 阮元美名扬 |
来源:世界运河名称
——运河上传颂着阮元的几则 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代中叶,嘉庆十七年九月,阮元接漕运总督任,虽然仅有短短的二年,但至今大运河上仍传颂着有关阮元的美名佳话。 整饬漕务,廉洁治吏。阮元上任初期,漕督府内,漕吏腐败,陈规陋习,肆意花费,且帮派严重,矛盾重重,给漕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是致命的打击。阮元身感除旧弊之重任。不久便碰到江北长淮四两帮漕船亏短漕粮案。据奏报云:漕官和运丁李祁等十二人,共监守自盗五百七十余石米,其中,有短至五十余石、七十余石者。由于这些是督府雇佣的漕帮,漕粮短为已有,历来见怪不怪,漕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得罪不起。阮元为竭智尽忠,除弊风清,按照亏欠漕粮数清单,查明事实缘由,分清责任大小,治以应得之罪。饬令所属漕官及漕帮运丁、水手,不许玩忽职守,如有违纪者当严惩不怠。由此,漕府上下风气为之一变。同时,阮元以身作职,廉洁奉公,尽可能以自己的楷模作用影响漕府的风清吏正。嘉庆年间的1814年,又计谐入都,舟过淮安,时阮相国总督漕运,驻节其地。余诣辕叩渴。并以西湖粉、烧酒、扬梅、瓯柑、笋脯为贽。入门,巡捕迎谓曰:“漕帅至任以来,从不收受官民一丝一粟,此恐当见却也。”又私谓曰:“如漕帅奉还,能分惠少许乎?”余曰:“车中断难携带,当尽以奉赠可。”既而呼令入见,漕帅命将礼物全收,巡捕大骇。坐定,相国笑谓巡捕曰:“此萧山王某,余翼而长之二十年矣,彼此师生之往来,故可受之而无愧也。”又曰:“浙中佳品,吾不尝其味者已有年矣,今日见之,未免露老饕故态也。”乃命启筐出瓯柑十枚与巡捕曰:“尔亦试尝其味,其余诸物我当寄归扬州,不能割爱矣。” 躬亲实测,创新方法。历来,每年漕督盘查漕船有五千余艘,每船十余舱,舱载米数十石至百余石不等,以尺量舱之宽、长、深而得载米重量。漕运书吏以此“三乘四因”之法,依据所报尺寸,用珠盘计算米石之数量。然此法陋而繁,耗工时,计算难以准确,上上下下多嫌麻烦。因此,对运粮漕船不严格检查,少报、虚报、瞒报和漏报现象相当严重,帐面与实际数字出入很大。为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阮元发挥与生俱来的计算所长,亲自下舱实测,“以部颁铁斛斗较准一石米,立为六面相同之立方形,即命其一面之宽,长为一尺,是以平方之一面分十条为十尺,每尺一升,又分一条为十寸,每寸一合;连十合为一条得一升,排十条为一面平方,一层得一斗;再叠平方一尺一斗者十层,即得立方形为一石。……即用此尺以量船舱,得其宽、长二数,初乘之得丈尺寸分之数,即米石斗升合之数,故较旧法节省一半,简便易行。且珠盘指拔,随手变灭,不足以为案据。此法称之为铺地锦乘法,画界填数,只用纸笔,不用珠盘,笔笔俱存,勿能改变。从此漕米计量准确,漕吏枉法之为皆有收敛,再不敢明目张胆地徇私舞弊。此法不久,阮元颁发各省,并刻石嵌淮安漕督衙门院壁上,以此作为运粮漕船的计量标准。 筹划济运,疏通河道。嘉庆十八年二月,运河徽山湖畔,河道不畅,不敷济运,漕运受阻,事态严峻。阮元亲临徽山湖,查明徽山湖水绌绝非近年之事,并逐段勘查,探之原因有三:一则湖底淤积;二则邳、宿两地用水太费;再则因上年降雨量偏少,入不敷出,蓄水无源。阮元奏请:增高湖口闸板二尺,并于沿接运河各地岸一律加高,待涨水期多蓄积水,这样不但畅济重运,兼可浮送回空,兼可足灌东河,运济邳、宿,奉旨议行。为根除微山湖河道梗阻,阮元会同吏部右侍郎吴璥 ,给事中吴帮庆,筹划漕船重运之事,形成全赖汶水济运的共识。视汶水水情,充分利用堤坝和开河闸等调节水势,确保漕船河运,但阮元关于奏《邳宿运河宜增二闸疏》,嘉庆帝谕军机大臣等“……选择扼要处所,或建二闸,或建四闸,一面勘估兴办,不必奏报待复。”到由两江总督百龄等查明地形,土性,多有窒碍,添建无益,徒滋庭费。谕曰:“……所有该处闸座仍遵照前旨,毋庸兴办。”充分反映了阮元与两江总督百龄所奏分歧较大,合理建议未能全部实行。贺长龄、魏源所辑《清经世文编》记载了这段经历,可知其价值。阮元面对现状,自叹:“升沉有命”。 以工待赈,化“危”为机。嘉庆十八年春夏间 ,运河两岸的广袤地区,灾荒严重,饥民数万,被迫拖儿带女,背井井离乡,加之,官衙相逼,层层苛捐,聚众谋乱,一触即发。阮元身为漕运总督,身处两难,一面是朝庭命官,要维护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确保漕运的安全,避免漕粮损失;一面目睹饥民之疾苦,食不果腹,忍饥挨饿,心中多有不安和自责。经过他再三考虑和思量,终有了两全之策。招饥民为纤夫,以工代赈,日有所食,达到了柔散其势,安民保漕的目的,解决了难民的暂时困难。阮元有诗为证:“今年春受旱,山东三麦枯。农民无收获,握粟如珍珠,俯首掘草根,煮及荠与荼,仰首剥树皮,屑及柳与榆。鲁宋数万民,贸易来川途,川途亦无麦,守死能须臾。饥民尔勿死,为我牵舳舻,一船加廿人,数万抵飞刍。加夫不得力,不惯相曳娄,不惯鸣欵乃,不惯合步趋,虽不合步趋,聊使相挽扶。才牵闸河船,便得饭数盂,腹饱心且安,人分势自孤,何尝说相赈,与赈实无殊。”这首诗反映了阮元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智慧。 学者朱小平指出,漕运总督中出了不少史册留名的人物。但最有名的是阮元。他是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被誉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而且于经史、数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编纂等领域皆有建树,乾隆对阮元十分赞赏,曾慨叹:“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清史稿·阮元传》)。他的学问被“海内学者奉为山斗”。可谓是官优、学优、品优的“三优”清才,是运河文化中的骄子,是扬州人的骄傲! 阮 元 第 六 世 孙 阮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阮锡安 |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2015-2018)
苏ICP备20220428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