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保护管理

北京老城故事丨皇家建筑掌案“样式雷”

来源:北京方志馆

清朝主管皇家建筑设计的机构叫样式房。来自江西的雷氏家族,前后200多年,连续几代人担任样式房总设计师,先后设计修复故宫、天坛、颐和园,设计修建圆明园、清东陵和清西陵等皇家工程,在中华民族建筑史上书写了一段辉煌的传奇,这个家族被誉为“样式雷”


父子进京显身手


“样式雷”家族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世代耕读传家。清康熙元年(1662),为躲避战火,雷发达携年幼的儿子雷金玉来到南京。雷氏父子受当时经典造园著作的熏陶,努力研习“楠木作”技艺。

相传,康熙二十二年(1683),紫禁城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并大修园林。年逾花甲的雷发达,以楠木作的技艺应募来到北京,受雇于营造所,参加了重修三大殿等浩大工程。他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技艺大进,很快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

按照当时的礼制,太和殿完工须举行上梁典礼。上梁之日,康熙帝率文武大臣亲临典礼。上梁之时,大梁因卯眼不合,悬而不落。工部长官惊慌失措,担心误了上梁吉辰,急忙找来雷发达,并授予冠服。雷发达临危受命,攀梁而上,高举利斧,只听“笃笃笃”声响,木梁稳稳落下。顿时,鼓乐齐鸣,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上梁礼成。康熙帝龙颜大悦,当即授雷发达为工部营造所长班,由此留下了“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的民谣。

据历史学家考证,太和殿在康熙年间确实有几次重建。其中一次为康熙八年(1669)。那时,雷家尚未进京,而康熙三十四年(1695)太和殿再次重建时,雷发达已去世两年。由此推断,雷发达不可能参与太和殿重建工程,故事的主人公极有可能是他的儿子雷金玉。发生的地点,也并非紫禁城的三大殿,而是畅春园的正殿“九经三事殿”。

雷发达父子不仅建筑技艺高超,还在设计方面创造了建筑模型“烫样”。以往宫内外建筑在修缮和建造前,设计者要先将建成的效果图呈报皇帝。但是,因为效果图是平面的,无法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于是雷氏父子发明了“烫样”,即用纸张、秫(shú)秸(jiē)和木头等原材料,按1∶100或1∶200的比例,制作成熨烫成型的立体建筑模型。能够拆装的烫样,既能一览总体造型与外部结构,又能拆开细看内部结构和布局。雷氏父子将烫样进呈内,以供审定。皇帝认可后,样式房依据烫样绘制施工设计画样,编制做法说明,进而开工建造。

image.png

 “样式雷”烫样(来源:《北京志·建筑工程设计志》第402页)



巧改斗拱变斗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决定在明朝清华园旧址上修建畅春园,作“宁神怡性之所”,以便“祇奉颐养,游息于兹”。子承父业的雷金玉承领了畅春园楠木作工程。在为畅春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施工中,因技术超群而立功。康熙帝亲自表彰,赐七品官衔,雷金玉名满京城,在皇家园林建造中日益受到重用。

雍正帝即位后,大规模扩建圆明园。雷金玉应召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率工匠设计和制作殿台楼阁、园庭的画样、烫样,并指导施工。明园建造之初,是一片空地。于是,雷金玉因地制宜,率工匠挖土堆山,积水成池,平地起楼阁,山上现亭台。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000亩,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又有轻巧灵动的廊桥,后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扩建期间,恰逢雷金玉七旬大寿。雍正帝给予褒奖,命皇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书写“古稀”匾额赐予他。此匾供奉悬挂在祖居大堂上,被雷家视为无上荣耀。

雷金玉是“样式雷”中第一个执掌样式房的人。他成为掌案后,展示了出众的建筑才华。他将宋代以来沿用的“斗拱”进行大胆改进创新,以卯口宽度为基本尺寸,形成了由“斗拱”变为“斗口”的新模式,使设计与施工能够科学衔接。从此,建筑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细、高低,都以“斗口”为基本单位来构建。直到现在,这项木工技艺仍堪称精美。

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朱启钤曾在《样式雷考》中这样评价雷金玉:“雷氏家谱以金玉为迁北京之支祖。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世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也。


代代相传美名扬


建筑世家传承到第三代险些中断。雷金玉去世时,仅有六夫人张氏和三个月大的雷声澂留京,其他几位夫人及子女随雷金玉灵柩回到江西老家。

孤儿寡母,生活异常艰辛。张氏在工部据理力争,为雷声澂争得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多年后,雷声澂牢记父辈嘱托,重新接掌样式房,成为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的功绩难见史料记载,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后代,培养出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个大师级人物。

雷家三兄弟同在样式房任职,雷家玺尤为出色,接任样式房掌案,成为第四代“样式雷”。乾隆年间,朝廷大兴土木,在京西重点建设“三山五园”。乾隆五十七年(1792),雷家玺承担了修建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部分设计任务。

此外,设计承办皇帝陵寝是“样式雷”的一项新任务。嘉庆帝的昌陵,选址在“万年吉地”清西陵太平峪。从尚存的雷家玺设计图可以看出,昌陵地宫结构宏大,四门九券,雕刻也极为精细。

雷家玺去世前,他的儿子雷景修还在求学时期。雷家玺深知“差务慎重,惟恐办理失当”,担心雷景修难当重任,便将掌案一职交给同行郭九。雷景修明白父亲的用意,潜心研学,兢兢业业。道光二十九年(1849),经过20余年奋斗,雷景修继任样式房掌案。他任职的道光、咸丰两朝,正值清内忧外患、国势衰微,雷景修的技艺难有用武之地。不过,他还是干了一件大事:整理家族的设计图纸和烫样模型,并专门建了三间房屋妥善保管。“样式雷”图档历经100余年,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雷景修居功至伟。

雷景修病逝后,其子雷思起接替掌案一职。他接续建造帝陵技艺,承担设计清东陵咸丰帝的定陵。因其建陵有功,慈安、慈禧两位太后的陵寝也让他随同勘察。雷思起在设计修建定陵过程中,耗费大量心血,劳累致死。

雷思起之子雷廷昌,先后随父参加圆明园、天坛祈年殿等多处修缮任务。其后他承担了同治帝的惠陵、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等设计修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内外皇家建筑再度罹()劫。此后,雷昌参与了正阳门箭楼、大高玄殿,特别是颐和园的修缮。

清末朝廷推行“新政”,一批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拔地而起,以中海的海晏堂、乐善园的畅观楼(位于今北京动物园内西北部)等为典型代表。昌和儿子雷献彩在设计中展现出非凡的创作才能。去世后,不满30岁的雷献彩当上掌案,他主持完成了清末的崇陵、摄政王府等工程设计。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样式房随之消失。至此,“样式雷”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7年6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样式雷”数代传人秉承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主持设计的经典作品气势宏伟、风格独特,成为中华民族建筑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文章引自:《北京老城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Copyright ©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42802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