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韵河天地 >> 运河地理
发布时间:
20
2021-03

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

来源:扬州日报
 

大运河绵延千里,流淌千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何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挖掘大运河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大运河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在大运河沿线打造先行先试的“示范区”。

让大运河成为文化认同的不竭源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去年11月视察江苏时,专门到扬州视察大运河。习近平总书记所到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就是扬州传承保护利用运河文化的重要成果。目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在三湾公园内如火如荼地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董玉海说。

“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挖掘大运河文化价值,要充分发挥大运河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董玉海连续四年带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提案,今年他建议国家鼓励支持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方先行先试,创建国家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

“我的设想是,通过大运河文化示范区的创建,引领大运河沿线城市,利用好大运河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变。”董玉海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通过政策引领,支持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方,比如扬州、苏州、杭州、洛阳等重要节点城市先行示范,建立国家层面的“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统筹推进机制。

“具体到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设,要用系统性思维引领,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董玉海建议,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结合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从物理层面进行规划设计,整合运河沿线多重文化遗产资源,合力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

 董玉海说,传承运河文脉、复兴千年运河,还要梳理和提炼大运河精神,并以此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包括在大运河文博场馆建设中,强化文化认同的功能建设;尤其要重视大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思想融入文化产业中去,让大运河成为文化认同的不竭源泉。

建议在扬州设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建议,在扬州设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示范区,推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再上新台阶。

“‘让古运河重生’的实质是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机,以文化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焦新安看来,通过设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可以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构建文化运河、生态运河和旅游运河的建设新载体、新平台,充分体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让古运河重生”的目标。

焦新安认为,设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可以依托支点城市丰厚的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运河文化+科技+资本+国际传播”的大文章。长三角区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板块,在长三角区域设立并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可以为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乃至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示范。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建在哪里?焦新安认为,扬州最为合适。“扬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现存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导段建设城市。”焦新安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也位于扬州,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来实现绿色发展,可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焦新安建议,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地方政府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等,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

Copyright © 2023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42802号-1
XML地图